灼热丝试验仪的校准和维护是确保其测试结果准确性、设备稳定性及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。校准需严格遵循相关国家标准(如 GB/T 5169.10-2017)和国际标准(如 IEC 60695-2-10),维护则需建立定期流程,覆盖设备核心部件与运行环境。

校准周期通常为12 个月,若设备经过大修、搬运或测试结果出现异常,需立即重新校准。校准项目主要包括以下 6 项,需使用经计量认证的标准器具(如标准热电偶、砝码、千分尺等)。
温度是灼热丝试验的核心参数(试验温度范围通常为 550℃-1000℃),需确保镍铬合金丝(Φ4mm,Ni80/Cr20)的实际温度与仪表显示值一致。
试验要求灼热丝对样品施加1.0N±0.2N的垂直压力,压力不足或过大均会影响燃烧结果。
灼热丝与样品接触时,需保证烫入深度为7mm±0.5mm(模拟实际使用中部件的接触深度)。
包括 “灼热时间"(通常设定为 30s)和 “起燃 / 熄灭时间"(自动记录功能),需确保计时精度。
灼热丝的直径(4尘尘)和材质(狈颈80/颁谤20)直接影响加热效率和温度均匀性,需定期核查。
样品架需保证样品与灼热丝垂直对齐,避免测试时接触角度偏差。
维护需分为日常维护(每次试验后)、定期维护(每月 / 每季度)和年度维护(结合校准进行),核心目标是保持设备清洁、部件灵活、功能正常。

清洁设备内部:
开启设备抽风系统,持续 10 分钟,排出试验产生的烟雾和残留气体。
待设备冷却至室温(≤40℃),用干布擦拭工作室内壁、样品架、灼热丝表面的燃烧残渣和油污,若有顽固污渍,可用酒精棉片轻轻擦拭(避免划伤绝缘涂层)。
检查灼热丝状态:
观察灼热丝是否有氧化、变形、断裂或磨损(直径是否仍≥3.8尘尘),若表面氧化严重(影响导热),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去除氧化层;若变形或直径不足,立即更换。
检查灼热丝与电极的连接是否牢固,有无松动或打火痕迹,必要时重新拧紧接线端子。
清理排风口:
拆卸设备后部的过滤网,用压缩空气吹净灰尘和残渣(或用清水冲洗,晾干后装回),避免堵塞影响抽风效率。
每月维护:
运动部件润滑:对灼热丝驱动机构(如导轨、气缸、电机齿轮)涂抹高温润滑脂(耐温≥150℃),确保升降 / 推进动作平稳,无卡顿。
电气系统检查:打开设备侧盖,检查电源线、控制线的接线端子是否松动,热电偶接线是否接触良好,有无老化或破损,必要时更换线缆。
温控系统检查:启动设备,将温度设定为 750℃,观察温度上升速度(正常约 5-8 分钟达到设定值),若升温过慢,可能是加热管老化或热电偶偏移,需排查更换。
每季度维护:
抽风系统维护:拆卸抽风机叶轮,清除叶片上的油污和灰尘(可用中性清洁剂清洗,晾干后装回),检查风机电机运行是否有异响,若噪音过大,更换电机轴承。
样品架校准:按 “校准方法 6" 重新检查样品架定位,确保垂直度和中心对齐,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的偏移。
安全装置检查:测试设备的过载保护、超温保护(设定温度超过 1050℃时自动停机)、门控保护(试验门打开时停止加热),确保功能正常,若失效,更换保护模块。
全面拆解清洁:
断开设备电源,拆解加热模块、驱动机构、温控仪表等核心部件,用压缩空气吹净内部灰尘,用酒精棉片擦拭电路板(避免进水)。
检查加热管的电阻值(Ni80/Cr20 灼热丝常温电阻约 1.5-2.0Ω/m),若电阻值偏差超过 ±10%,更换加热管。
部件老化更换:
更换使用超过 1 年的热电偶(即使校准合格,长期高温使用会导致精度下降)、过滤网、润滑脂。
检查温控仪表的显示精度,若校准后仍无法达标,更换仪表主板。
数据备份与系统升级:
备份设备的测试记录和校准参数,避免数据丢失。
联系设备厂家,升级温控系统固件(若有新版本),优化温度控制精度和计时功能。

安全第一:
校准记录:
备件管理:
专业操作:
环境要求:
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校准和维护流程,可确保灼热丝试验仪的测试结果准确可靠,符合相关标准要求,同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(正常维护下,设备使用寿命可达 5-8 年)。